世界那么大,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去看看()
本文有1071个文字,大小约为5KB,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文/初小轨 01 孩子送出门。修行在个人。 一个邻居。今天从硝烟滚滚的北京。飞到了一年只来一次的大理。从她打拼四十多年的家。来到了她买来打算养老的家。 去机场接她回家的路上
来自说说控粉丝张蕴紫的投稿,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世界那么大,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去看看,的内容,希望大家喜欢!
世界那么大,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去看看(精选)
文/初小轨
01
孩子送出门。修行在个人。
一个邻居。今天从硝烟滚滚的北京。飞到了一年只来一次的大理。从她打拼四十多年的家。来到了她买来打算养老的家。
去机场接她回家的路上。一看到蓝到发狂的天。她便心情大好地问我:“小轨。十一你去哪儿玩呀?”
推荐阅读:32条现实生活伤感的说说短句
我说:“哪也不去。就待在大理啊。”
她“哦”了一声说。华子(她儿子)也哪儿也不去。就待在马来西亚。他正在努力攒钱。争取今年内请我和他爸去马来亚西去玩一趟。
我一惊。说:“姐。以你和大哥的经济实力。去遨游个世界也不成问题啊。还用华子费这个牛劲?”
她哈哈大笑。给我讲了个故事。
华子7岁的时候。华子爸爸在地方银行做小职员。她在市里的小事业单位上班。10公里的异地恋。一个周见一次面。
华子爸爸不在家的时候。她带着华子吃咸菜馒头。华子爸爸回家的时候才舍得炒菜。
有一天。她看到瘦瘦的儿子在狼吞虎咽地啃馒头。突然鼻头一酸。就哭了。华子在一旁急坏了。赶紧问妈妈怎么了。她掩面。说:“妈妈难过。咱家穷得连馒头都吃不饱。”
第二天。华子放学后兴冲冲地把一大把零钱塞到她手里。说:“妈妈。快拿着买馒头去吧。”
她一惊。问儿子哪来的钱。
儿子开心地说:“我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。发现了一个收废品的大地方。比妈妈平常卖给小区门口大爷收的价格贵好多呢。我借了个三轮车。把咱家的废品拉到那个大地方去多卖了好些钱。”
她说。那个时候。华子的腿够不着三轮车脚蹬子。所以一路晃晃悠悠地扶着车把。硬是走着把三轮车推到了废品站。
十几年后。她成了标准的中产。有别墅有豪车。有做高管的老公。有在国外留学的儿子。
家风依然是想要孝顺。先自食其力养活好自己。
三个月前。我见过一次华子。当时他正举着锤子在院子里敲敲打打。说要给爸妈做一个喝茶的木墩子。看见我来了礼貌问好。中午在他家吃饭。他在厨房里跑来跑去地帮忙。上菜的时候要我坐着不要动。自己却在厨房和饭桌之间来来回回地跑。吃完饭后一个人蹲在家门口修理自行车。两手黑油。额头的汗珠在阳光下发光。
有人长大后毫无戾气。一生努力都在希望让父母去看看外边更好的世界;有人长大了不愿意回家。把自己的自卑与一事无成都归咎于父母太穷。
有人因为穷。学会了如何尊重父辈如何表达爱;有人因为穷。一直都在混吃等死、四处宣扬读书无用论的悲哀。
孩子送出门。修行在个人。
02
他们跟不上潮流。他们学不会享福。
还要被他们养育起来的这一代人笑话。
前段时间回家。在机场排队安检。
看到一个老人背着一个大包袱急吼吼地往前挤。一不小心蹭到了身后一个衣着讲究的年轻人。
年轻人当即扭过身子。上下打量了一眼这个老人。不屑地白了他一眼。掸了掸衬衫。高声说:“这位大爷。你这是第一次坐飞机吗?挤什么挤?你以为是坐火车买了站票得抢座吗?”
老人脸一红。显然是听明白了。但是又不会说普通话。只好用家乡话急忙解释并道歉。
年轻人显然听不懂。但是一听这满口方言就“噗嗤”一声笑了出来。周围不少不明就里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。老人尴尬地从队伍里默默退出来。
我听得出来老人的临沂口音。于是喊他站在我前边。跟他聊了会儿。
他说。这确实是他第一次坐飞机。
孙子刚考了云南这边的一个大学。他父母做生意顾不上送。孩子没出过远门。所以也只能他帮着扛东西来送。
他之所以往前挤。是因为孙子嫌弃他穿得土。所以让他跟他分两队站。为了离他远点儿。看到孙子先进去了。他害怕跟孙子走散了所以不得不跟紧。
如果不是送孙子上大学。他可能这辈子都“不配”坐一次飞机。
这就是我们的父辈。
他们一生受穷。一生努力。即便用尽全力也只是养活了几个孩子。无法给儿女们拿得出手的富贵荣华。
到老了。稀里糊涂就被一个声色犬马的时代拽到了全新的时空。
在家只能靠在土坯墙上晒太阳。出门会背着招人嫌弃的大包袱。走到哪儿都害怕自己的不入流会给孩子丢人。儿女宴客的时候不敢随意说话。
他们跟不上潮流。他们学不会享福。还要被他们养育起来的这一代人笑话。
(精选)更多相关说说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张蕴紫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世界那么大,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去看看():https://www.chinawenhui.net/weixiaoshuo/8831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