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问世间,情为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”元好问的一阙《雁邱词》,寥寥数语,却道尽了人间情事。恋恋红尘,情好比就是天地间的一张大网,有多少人一生为情所困,又有多少人宛在“网”中央? 林徽因,是民国时期才貌双全的女子中最为传奇的一位,她既是现代建筑学的...
(84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我初中的语文老师,也是我的班主任,她姓李是城里人,平时就住在学校的宿舍。老师的丈夫有时星期六来我们学校看她,有时自己回城里去。 老师在宿舍边养了三只母鸡,三只母鸡轮流下着鸡蛋。老师特别喜欢那三只母鸡,我们经常吃着老师煮的鸡蛋。老师每次回城时,就叫我去给她守屋,顺便看好三只母亲。老师告诉我什么时候喂...
(74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,三十犹狂是妄人。前半生风尘仆仆,志在四方,后半生沉淀生命,归隐平凡。 平凡,才是生活的真相。接受平凡,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。 1、生而平凡,不必抱歉 都说年少不懂李宗盛,听懂已是而立年。 李宗盛在《凡人歌》中...
(713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那时的我,只有六岁,即使屋顶的积雪全部融化,我也无法独自顺着木梯爬到屋顶上去。站在院中的我,努力抬起头,看着天空中的云朵在春风中肆意翻卷着流向远方,它们仪态万方,它们风情万种。我多么渴望和它们一起结伴远游啊。在远处,一定有一个我未知的地方,那里河流已解冻,春风正浩荡,百花齐争艳。我确定仅凭自己的力量...
(611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哲学君·歌斐来源:哲学人生网 老子说过: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 人的明智,源于对自己、对他人有清晰的认知。 俗话说得好:认知决定行动,而行动决定结果。 纵观古往今来,上至王侯将相,下至贩夫走卒,谁人做事不想得到...
(740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一默 未来,始于远见。 我一直说,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,在于思维的差距。 面对同一件事,不同思维的人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。 普通人只看是非对错;能者看利益得失;智者看到的则是整体和布局。 思维在什么层级,人生就在什么样的高度。 01 普通人争对错 听过这...
(670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丨石头来源丨爱智慧的石头 有人说:“改变自己是神,改变别人是神经病。” 当我们看不惯别人的行为的时候,我们就想着去改变别人。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:我们改变自己都那么费力,何况是改变别人呢? 试图去改变别人的人,收...
(838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荷塘,我们的村子。因村子里有一口荷塘,遂取名荷塘村。 荷塘,横在村子当中,把千余人的村子南北隔开。村里人沿塘而居,两岸住满了人家,仿若荷塘是最为值得信赖的依靠了。往西,荷塘与一条弯弯的小河相连,塘水常年清澈,精致别雅,藕莲丰饶。村里人与它相偎相依,我的童年也在清塘荷韵里充满了生趣。 春上,荷塘即展...
(887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念念 关系越简单,生活越高级。 花到荼蘼始探看,人到中年藏锋芒。 也许年轻时,我们都有过张扬洒脱的时光,但到了一定年龄,就该学会收敛自己,不再随性而为了。 有些话,不便说;有些友,不必交;有些钱,不能花。 这既是中年人应有的修养,更是过好余生的...
(75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RDJ 人生在世,各有各的活法,各有各的标准。 在《奇葩说》里看到一句颇有意思的话: 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渠说管好你自己。” 话糙理不糙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度量他人的人生。 人这一生顶级的自律,是不说闲话、不管闲事、不惹...
(78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很久以来,我习惯一个人逛街,享受自由的时光。闲暇之余,随意漫步,看行人来去匆匆。那些或喜悦或忧伤的神情是形色各异的名片,漂浮在喧闹的街道。而我置身其中,心神安静,对那些喧嚣声充耳不闻,宛若一条鱼游走,与人无碍,人亦不妨我。 新家装修那段日子,我一次次留恋于家具店,反复斟酌,选出喜欢的物件,...
(744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李思圆 所谓奴隶,就是欲望战胜理性的人。 看过这样一幅画: 我们常常以为生活的不幸,源于物质上的贫瘠,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烦恼,与贫富无关。 《增广贤文》有言: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,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。 所谓理想的生活,不是拥有的很多,是想要的很...
(78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Allergy 低情商的人讲道理,高情商的人懂共情。 前几天,碰到一个朋友,她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: “好想躲到一个不需要社交的地方啊!” 她说她现在最大的恐惧,就是社交。 这让我想到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:“人类的一切烦恼,都源于人际关系...
(861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母亲爱唠叨,没完没了。 我清晰地记得,上小学以后,母亲就越来越能跟我唠叨。天刚蒙蒙亮,我还没睡醒,她就揪着我的耳朵一边又一遍地说:“再不起床,上学就不赶趟了,快起来快起来。”吃早饭时,她又开始唠叨:“吃个饭也慢,干啥都没个透漏劲,以后可咋整!”我狼吞...
(734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我爱村落,也爱炊烟。乡亲们从田间劳作归来,在家里生火煮饭时,一道道炊烟便呼应着升上天际。每当看到它们像云一样迷人的身影,我的心中就充满无限快乐。 我们的村子不大,200口人,几十间屋舍,这巴掌大的地方却有着数不清的快乐和童趣。10岁的我在房前屋后转悠,在一个固定的时刻,蓝莹莹的炊烟会弥散在头顶上。...
(710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ADC 打开自己,才能洞见天地。 哲学家卢梭说过:“人生而自由,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。” 世界上最大的枷锁,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思维与格局。 01 打开思维,危机就是转机。 1982年的欧洲篮球锦标赛,捷克斯洛伐克和保...
(559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时值春天,各种各样的水果已次第上市:鲜红的杨梅,酸甜的李子,黑紫的桑葚,金黄的枇杷……每一样都撩动着人们的味蕾,让人垂涎三尺。然而,看着那诱人的水果,闻着那阵阵芳香,我不禁忆起了童年吃野草莓的时光—— 儿时住在乡下,田间地头,房前屋后,篱笆下,山...
(98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安娜贝苏 看淡得失,不忧不惧,自在安然。 有句话说,人生之苦,苦在执着,人生之难,难在放下。 那些幸福的人,不是没有烦恼,而是深知舍得的智慧。 舍去虚妄的追求,放下名利的束缚,不为得失累于心,不被执念困于情。 拿得起,放得下,方是人间自在人。 01 舍即是得...
(699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“纸花如雪满天飞,娇女秋千打四围。五色罗裙风摆动,好将蝴蝶斗春归。”这是清代郑板桥的《怀潍县》,描写了一幅春天放风筝的壮观场面:无数风筝漫天飞舞,女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,五颜六色的裙子在风中摆来摆去,比蝴蝶还美丽。这首诗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当时潍县人放风筝的情景,风筝和少女与春...
(65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“人生”、“人格”和“人性”,这是我关于“人”的思考的三个主题,也是我自己在“成人”的旅途中三个重要的驿站。 首先是“人生&...
(721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又是一年桑葚成熟的时节,那一颗颗像毛毛虫一样的紫得发黑的桑葚,悠闲地挂在桑树上,一阵风过,桑葚摇曳生姿,好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姑娘在荡秋千,又好像是在向我们发出“挑衅”:“你看,我成熟了,来摘我呀,来呀!” 这时候,幼小的我们往往禁不住诱惑,加之那时正是...
(71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李思圆 月升必有月沉,潮涨必有潮落。 古希腊曾有一句话: 上坡路和下坡路,其实是同一条路。究竟是上坡还是下坡,取决于你怎么走。 人生如坡,会抵达高峰,亦会经历低谷。 上坡时稳得住,下坡时立得住,才能在进退无常的人生中,化坎坷为坦途,...
(717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那年夏天,回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。母亲在清新的院落里晒麦谷,见我来了,急忙解下围裙迎上来。 老家最惹眼的除了漂亮的新房,还有院子里的两棵柿树。柿树苗是堂弟送的。他经常读书看报,就按照上面的信息从外地邮购了一些。母亲把堂弟送来的两棵柿树苗种在了院子里,一棵向东,一棵朝西。 柿树前年栽下,才长到...
(691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安娜贝苏 上世纪70年代的文工团,一群十七八岁、二十出头的少男少女聚集在一座旧红楼。 在恣意疯狂的岁月里,共度了一段难忘的青春。 那些过往,被写在320页的书中,记录在136分钟的电影里。 严歌苓在《芳华》中写: “我们的老红楼还是...
(677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记忆中,祖母慈爱的笑容是那样鲜活、清晰,真实,又是那样无法描述,在我们子孙家族、左邻右舍中,她是最受尊重、爱戴、最让人敬仰的长者,她用朴素的语言和自身的行为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做人,怎样自尊、自立自强。祖母温柔慈祥,对子孙们关怀备至,体贴入微,她用毕生的坚韧和关爱让子孙们快乐、健康地成长。祖母行善不求...
(71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