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突然去世了,是夜里无声无息地走的,她生前最怕麻烦人,连去世都不打扰人,妈总是为子女着想,怕我们花钱,怕我们过不好。妈去世后,我很想梦到她,却未梦到过。如果有灵魂的话,妈的灵魂也不愿打扰我们,妈就是这样,处处为她人着想,从未为自己考虑过。 梦不到妈,我常去妈的坟前祭奠,给她烧烧纸,摆摆供什么的,这...
(892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苏眉细细 不念过往,不负当下,不畏将来 杨绛先生在清华求学的时候,写过一篇散文叫《收脚印》。 江南一带有个说法,人去世后,灵魂需要暂时留在人间,把他生前留下的脚印处理干净。 当灵魂们寻着往日的脚步,一次次忆起往事,看着自己慢慢被遗忘时,...
(888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认知的四个层次,你在哪一层 以一个简单的标准,可以把人的认知划分为四个层次: 第一层,不知道自己不知道——以为自己无所不知,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。 第二层,知道自己不知道——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,看到自己的差距...
(86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春菜中,我最喜欢吃的是香椿炒鸡蛋,那是母亲的味道,故乡的味道。 小时候,院子里有香椿树,比母亲高出很多,香椿芽冒出来的时候,母亲就开始盯着,生怕错过了采摘的时间。等到香椿芽长够了尺寸,母亲便将一米高的凳子放在香椿树下,笨拙地站在凳子上,小心翼翼地采摘起来。阳光透过树的缝隙晃着母亲的眼睛,她不...
(83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孔子说:“吾十有五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,以四十岁为分水岭,人生大致分为两个不同阶段。对于这两个阶段,叔本华说:“人生前40年提供了正文,后30年则提供了注释。...
(729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宝玉出家,我个人认为是我们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——珠穆朗玛峰,是我们的抒情文学、抒情文字里面达到的最高境界之一。 大家都知道,《红楼梦》一开篇是个神话。女娲炼石补天,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,有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用来补天了,剩下这一块,...
(871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“问世间,情为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”元好问的一阙《雁邱词》,寥寥数语,却道尽了人间情事。恋恋红尘,情好比就是天地间的一张大网,有多少人一生为情所困,又有多少人宛在“网”中央? 林徽因,是民国时期才貌双全的女子中最为传奇的一位,她既是现代建筑学的...
(842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我初中的语文老师,也是我的班主任,她姓李是城里人,平时就住在学校的宿舍。老师的丈夫有时星期六来我们学校看她,有时自己回城里去。 老师在宿舍边养了三只母鸡,三只母鸡轮流下着鸡蛋。老师特别喜欢那三只母鸡,我们经常吃着老师煮的鸡蛋。老师每次回城时,就叫我去给她守屋,顺便看好三只母亲。老师告诉我什么时候喂...
(742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,三十犹狂是妄人。前半生风尘仆仆,志在四方,后半生沉淀生命,归隐平凡。 平凡,才是生活的真相。接受平凡,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。 1、生而平凡,不必抱歉 都说年少不懂李宗盛,听懂已是而立年。 李宗盛在《凡人歌》中...
(70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那时的我,只有六岁,即使屋顶的积雪全部融化,我也无法独自顺着木梯爬到屋顶上去。站在院中的我,努力抬起头,看着天空中的云朵在春风中肆意翻卷着流向远方,它们仪态万方,它们风情万种。我多么渴望和它们一起结伴远游啊。在远处,一定有一个我未知的地方,那里河流已解冻,春风正浩荡,百花齐争艳。我确定仅凭自己的力量...
(60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哲学君·歌斐来源:哲学人生网 老子说过: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 人的明智,源于对自己、对他人有清晰的认知。 俗话说得好:认知决定行动,而行动决定结果。 纵观古往今来,上至王侯将相,下至贩夫走卒,谁人做事不想得到...
(73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一默 未来,始于远见。 我一直说,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,在于思维的差距。 面对同一件事,不同思维的人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。 普通人只看是非对错;能者看利益得失;智者看到的则是整体和布局。 思维在什么层级,人生就在什么样的高度。 01 普通人争对错 听过这...
(66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丨石头来源丨爱智慧的石头 有人说:“改变自己是神,改变别人是神经病。” 当我们看不惯别人的行为的时候,我们就想着去改变别人。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:我们改变自己都那么费力,何况是改变别人呢? 试图去改变别人的人,收...
(830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荷塘,我们的村子。因村子里有一口荷塘,遂取名荷塘村。 荷塘,横在村子当中,把千余人的村子南北隔开。村里人沿塘而居,两岸住满了人家,仿若荷塘是最为值得信赖的依靠了。往西,荷塘与一条弯弯的小河相连,塘水常年清澈,精致别雅,藕莲丰饶。村里人与它相偎相依,我的童年也在清塘荷韵里充满了生趣。 春上,荷塘即展...
(881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念念 关系越简单,生活越高级。 花到荼蘼始探看,人到中年藏锋芒。 也许年轻时,我们都有过张扬洒脱的时光,但到了一定年龄,就该学会收敛自己,不再随性而为了。 有些话,不便说;有些友,不必交;有些钱,不能花。 这既是中年人应有的修养,更是过好余生的...
(747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RDJ 人生在世,各有各的活法,各有各的标准。 在《奇葩说》里看到一句颇有意思的话: 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渠说管好你自己。” 话糙理不糙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度量他人的人生。 人这一生顶级的自律,是不说闲话、不管闲事、不惹...
(778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很久以来,我习惯一个人逛街,享受自由的时光。闲暇之余,随意漫步,看行人来去匆匆。那些或喜悦或忧伤的神情是形色各异的名片,漂浮在喧闹的街道。而我置身其中,心神安静,对那些喧嚣声充耳不闻,宛若一条鱼游走,与人无碍,人亦不妨我。 新家装修那段日子,我一次次留恋于家具店,反复斟酌,选出喜欢的物件,...
(738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李思圆 所谓奴隶,就是欲望战胜理性的人。 看过这样一幅画: 我们常常以为生活的不幸,源于物质上的贫瘠,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烦恼,与贫富无关。 《增广贤文》有言: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,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。 所谓理想的生活,不是拥有的很多,是想要的很...
(782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Allergy 低情商的人讲道理,高情商的人懂共情。 前几天,碰到一个朋友,她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: “好想躲到一个不需要社交的地方啊!” 她说她现在最大的恐惧,就是社交。 这让我想到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:“人类的一切烦恼,都源于人际关系...
(859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母亲爱唠叨,没完没了。 我清晰地记得,上小学以后,母亲就越来越能跟我唠叨。天刚蒙蒙亮,我还没睡醒,她就揪着我的耳朵一边又一遍地说:“再不起床,上学就不赶趟了,快起来快起来。”吃早饭时,她又开始唠叨:“吃个饭也慢,干啥都没个透漏劲,以后可咋整!”我狼吞...
(727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我爱村落,也爱炊烟。乡亲们从田间劳作归来,在家里生火煮饭时,一道道炊烟便呼应着升上天际。每当看到它们像云一样迷人的身影,我的心中就充满无限快乐。 我们的村子不大,200口人,几十间屋舍,这巴掌大的地方却有着数不清的快乐和童趣。10岁的我在房前屋后转悠,在一个固定的时刻,蓝莹莹的炊烟会弥散在头顶上。...
(70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ADC 打开自己,才能洞见天地。 哲学家卢梭说过:“人生而自由,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。” 世界上最大的枷锁,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思维与格局。 01 打开思维,危机就是转机。 1982年的欧洲篮球锦标赛,捷克斯洛伐克和保...
(55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时值春天,各种各样的水果已次第上市:鲜红的杨梅,酸甜的李子,黑紫的桑葚,金黄的枇杷……每一样都撩动着人们的味蕾,让人垂涎三尺。然而,看着那诱人的水果,闻着那阵阵芳香,我不禁忆起了童年吃野草莓的时光—— 儿时住在乡下,田间地头,房前屋后,篱笆下,山...
(981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作者:洞见·安娜贝苏 看淡得失,不忧不惧,自在安然。 有句话说,人生之苦,苦在执着,人生之难,难在放下。 那些幸福的人,不是没有烦恼,而是深知舍得的智慧。 舍去虚妄的追求,放下名利的束缚,不为得失累于心,不被执念困于情。 拿得起,放得下,方是人间自在人。 01 舍即是得...
(69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“纸花如雪满天飞,娇女秋千打四围。五色罗裙风摆动,好将蝴蝶斗春归。”这是清代郑板桥的《怀潍县》,描写了一幅春天放风筝的壮观场面:无数风筝漫天飞舞,女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,五颜六色的裙子在风中摆来摆去,比蝴蝶还美丽。这首诗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当时潍县人放风筝的情景,风筝和少女与春...
(650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6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