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 我在山西境内旅行的时候,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。 长期以来,我居然把山西看成是我国特别贫困的省份之一,而且从来没有对这种看法产生过怀疑。也许与那首动人的民歌《走西口》有关吧,《走西口》山西、陕西都唱,大体是指离开家乡到“口外”去谋生,如果日子过得下去,为什么要一把眼泪一把哀叹地背景离乡呢...
(883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一 最近一个时期我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,其原因,可以说是“世纪性”的。 二十世纪已接近末尾,如果没有突然的不幸事件,我们看来要成为跨世纪的一群了。能够横跨两个世纪的人在人类总体上总是少数,而能够头脑清醒地跨过去的人当然就更少。称得上头脑清醒,至少要对已逝的一个世纪有一个...
(600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一 几年前读到一篇外国小说,作家的国别和名字已经忘记,但基本情节还有印象。一对亲亲热热的夫妻,约了一位朋友到山间去野营狩猎,一路上丈夫哼着曲子在开车,妻子和朋友坐在后座。但突然,丈夫嘴上的曲子戛然而止,因为他在反光镜中瞥见妻子的手和朋友的手悄悄地握在一起。丈夫眩晕了,怒火中烧又不便发作,车子开得摇...
(818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一 本文的标题,取自唐代诗人崔颢《黄鹤楼》一诗中的名句“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”看来崔颢是在黄昏时分登上黄鹤楼的,孤零零一个人,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。被谁遗弃?不是被什么人,而是被时间和空间。在时间上,古人飘然远去不再回来,空留白云千载;在空间上,眼下虽有晴川沙洲、茂树芳草,...
(682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与朋友在忠孝东路聚会,由于聊得太尽兴了,走出茶艺馆已是午夜,午夜的忠孝东路人、车都稀少了,商店已经打烊,显得格外安静。 我走在忠孝东路上,感觉到从未有过的陌生,这平时拥挤的、人潮汹涌的马路,此刻变得非常空旷和安静,空气也显得清凉了。 忠孝东路的马路变大了,骑楼变大了,甚至连高楼也仿佛变大了。 ...
(601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住家附近有一家服装店,门口贴着大的招牌: “房租到期 清仓狂卖” 外地来的人总会进去看看,但附近的人习以为常,已经很少人会去光顾,因为那招牌已经挂了整整一年。 有一天,我遇到那服装店的老板,问他:“你的房租什么时候到期呢?” 他很开心地笑着说...
(721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南部的朋友来台北过暑假,我带他去看台北两处非常有生命力的地方。 我们先去士林夜市,士林的夜市热闹非凡,有如一锅滚热的汤,只有台语“强强滚”差可形容。 二十年来,我去过无数次的士林夜市,但永远搞不清楚它到底有多大,只是感觉它的范围不断在扩大,并且永远有新的摊贩到夜市里来。惟...
(58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住在乡下的时候,我习惯于清晨在林间散步。 时常会发现散落在林间地上的昆虫尸体,特别是飞蛾和金龟子的尸体,总会掉落在路灯杆的四周,想必是昨夜猛烈扑火的结果。 飞蛾有着彩色斑斓的双翅,金龟子则闪着翠绿的董光,在灰色的泥土地上令人心惊:生命是如此短暂脆弱,经过一场火祭就结束了。 “这样猛...
(503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,他的手艺远近驰名。 当他为一座佛寺雕刻的佛像落成的时候,附近几里的人都跑来观礼,人人都为那座佛像的庄严伟大而赞叹不已。 只有一个穿着脏衣服的小孩,一边挖鼻孔,一边说:“这佛像雕得不好!” 众人都回头看着孩子,孩子换了另一边的鼻孔挖着:“...
(618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有一天,我在敦化南路散步,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,她一面喘着气,一面说:“请问,你是林清玄吗?” 我说:“是的。” 她很欢喜地说:“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,没想到就在路上遇见你。” “你有什么事吗?&rdquo...
(742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一只狐狸和一只兔子是好朋友,它们俩在一起玩,一起学习,形影不离。在外人看来,可真是好朋友啊! 可下面的故事告诉我们,狐狸和兔子不是真正的朋友:一天,狐狸和兔子正在森林里嬉闹。微风拂面,说不出的舒畅,风夹扎着火星吹到了树枝上,火苗变得凶暴起来。它吞食着树枝,借此来壮大自己。火势越来越猛,可狐狸和...
(67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我有一个风铃,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送我的,风铃由五条钢管组成,外形没有什么特殊,特殊的是,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,薄而宽阔,大约有两个手掌宽。 由于那用来感知风的木片巨大,因此风铃对风非常地敏感,即使是极稀微的风,它也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。 风铃的声音很美,很悠长,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,而是音乐。 ...
(98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???人真是奇怪,蜗居斗室时,满脑都是纵横千里的遐想,而当我在写各地名山大川游历记的时候,倒反而常常有一些静定的小点在眼前隐约,也许是一位偶然路遇的老人,也许是一只老是停在我身边赶也赶不走的小鸟,也许是一个让我打了一次瞌睡的草垛。有时也未必是旅途中遇到的,而是走到哪儿都会浮现出来的记忆亮点,一闪一闪...
(64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???这本书中的部分篇目曾在《收获》杂志上以全年专栏形式连载过,后来又陆续被海外报刊转载,所以读到和听到的评论也就很多。在所有的评论中,我觉得特别严肃而见水平的是鄂西大学学报所设“《文化苦旅》笔谈”专栏中该校中文系五位教师发表的文章。(这个颇具规格的学报在英译中把《文化苦旅》简称为CPAT,原来他们...
(584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???现在有很多文化人完全不知道天柱山的所在,这实在是不应该的。 我曾惊奇地发现,中国古代许多大文豪、大诗人都曾希望在天柱山(潜山)安家。他们走过的地方很多,面对着佳山佳水一时激动,说一些过头话是不奇怪的;但是,声言一定要在某地安家,声言非要在那里安度晚年不可,而且身处不同的时代竟不谋而合地如此声...
(678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我以为,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,而是都江堰。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,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,站远了看,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,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。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,而在甘肃、陕西、山西、内蒙一带,劲厉的寒风在时断...
(714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我在好些年以前写过一些史论专着,记得曾有几位记者在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,其实完全不是如此。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,一提笔就感觉到年岁陡增。不管是春温秋肃,还是大喜悦大悲愤,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,平一平心跳,回归于历史的冷漠,理性的严峻。由此,笔下也就一派端肃板正,致使海内外不少读者...
(523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莫高窟对面,是三危山。《山海经》记,“舜逐三苗子三危”。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,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。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,现在已很难想象,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。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,哒哒的马蹄声显得空廓而响亮。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,气概之大,人力莫及,只能是造化的安...
(1009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自幼能诵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。当然不懂其义,完全是从乡间老娘们的口中听熟的。 柴门之内,她们虔诚端坐,执佛珠一串,朗声念完《心经》一遍,即用手指拨过佛珠一颗。长长一串佛珠,全都拨完了,才拿起一枚桃木小梗,醮一醮朱砂,在黄纸关碟上点上一点。黄纸关牒上印着佛像,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圈,要用朱砂点遍...
(549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9-01近代以来,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。上海的古迹没有多少好看的,到上海旅行,领受最深的便是熙熙攘攘的上海人。他们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规范,形成了一整套心理文化方式,说得响亮一点,可以称之为“上海文明”。一个外地人到上海,不管在公共汽车上,在商店里,还是在街...
(823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8-31???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,这个问题,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。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,但也时时遇到麻烦。年代那么长,文人那么多,说任何一点共通都会涌出大量的例外,而例外一多,所谓共通云云也就很不保险了。如果能对例外作一一的解释,当然不错,但这样一来,一篇文章...
(800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8-31我和父亲面包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,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。 有一次,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,我和父亲睡在一起,秉烛夜谈。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,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, 他说:“就在我们睡的这张床下,冬天有许多蛇爬进来盘着冬眠,半夜起来小便,都要踞着脚才不...
(662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8-31在李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,一名神秘的老妇人送给李维一只金表,并对他说:“我在等着你。”便自人群中消失,经过多方查访,李维找到该老妇的住处,老妇却已在他毕业典礼当晚逝世。 八年后(一九七九年),李维成为剧作家,有一天他前往一座老式的旅馆度假,在大厅里,他看到一张摄于一九一二年的...
(57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8-31吃哈密瓜的时候,我对孩子提起童年时代如何抓金龟子的事。 我们把吃剩的果皮拿到树林或稻田,或甚至放在庭院的角落,到黄昏的时刻,就会有许多不知从何处赶来,闪着绿光、黄光和蓝光的金龟子,它们密密麻麻紧紧吸在果皮上,我们常常一口气就抓到几十只金龟子。 然后,我们在金龟子的身上画了记号,带到更远的地方去放...
(865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8-31最近广钦老和尚一百零五岁诞辰,朋友找我去演讲,谈谈老和尚的生平与修行。 闺钦老和尚是当代的高僧,有甚深的禅定,终生倡导念佛法门,可以说是禅净双修的典范。他的神异事迹很多,例如在深山坐禅、降伏猛虎、大蛇皈依,在泉州就是有名的伏虎和尚。例如他曾进人禅定长达四个月的时间,呼吸与脉搏完全停、止,经弘一法师...
(806)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2-08-31